当前位置:鼓楼区 > 队伍人物
90后政法新兵在“黄码”核酸检测点鏖战——“预备党员不掉队,要和正式党员一样冲锋陷阵”


7216点到22日凌晨3点半,22日早7点到晚10点,23日早7点半到晚10……这是一名政法系统的新兵三天来在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晏公庙社区核酸检测点的志愿服务时间。

他叫王海涛,今年30岁,去年3月刚刚进入鼓楼区委政法委综治协调科工作。作为一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发展起来的中共预备党员,王海涛始终把“履职尽责、责任在肩”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大家都说,在他的身上总能看到一股冲劲。

21日晚,在鼓楼区委政法委的紧急动员部署下,王海涛以政法网格员的身份第一时间奔赴晏公庙社区核酸检测点。

刚到检测点现场,看到长长地排队人群,我条件反射就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群众早一点做完检测回家。”炎炎烈日下,他站在户外检测点,干起了各种“杂活”——人员信息登记、维持现场秩序、引导群众排队……哪里有需要他就往哪里去。

和医护人员相比,这些“杂活”看上去不需要什么专业技巧,可是干起来却一点也不轻松。王海涛走路用跑的、说话用喊得,忙里忙外,一刻不得闲。可是对待前来检测的居民,他却拿出百分百的贴心和耐心。

大爷,马上就好了,您再坚持下”,“小妹妹,这边有空档,到这儿来”……烈日炙烤下,他穿的红马甲并不薄,一波波汗水却渗透衣背。三天来,他常常口干舌燥却顾不上喝水,到了饭点却没功夫坐下扒两口饭。“忙起来哪还顾得上累不累,脑子里只想着——‘做得再快一点儿,让群众少等一会儿’。”他说。21日当晚,他鏖战至凌晨3点半,当天共协助医务人员检测群众近千人。

平时,家住滁州的王海涛每天上下午都要往返于滁宁两地。如今,他只能回办公室过夜,稍“眯”两三个钟头后,第二天早晨7点,又准时出现在了晏公庙社区核酸检测点。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3天。24日早7点,他来到了新的战斗地点——位于古南都大桥饭店的“黄码”人员集中核酸检测点。



依旧是在烈日下,依旧面对百米的排队“长龙”,但与前几日不同的是,王海涛在这里穿上了防护服,戴上了防护面罩和防护手套。

第一次感受防护服的威力,太热、太闷。”他说,“以前在新闻报道里,看到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的画面,虽然也很心疼他们,但是说真的,穿上这身装备的滋味,真的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

几个小时下来,他的额头不停地滚下汗珠,手更像是泡在汗水里。听说防护服只要脱下来就无法二次使用,王海涛不敢喝水,更不敢上厕所,耐着刺眼强光和高温,坚守岗位配合医护人员登记。



虽然工作辛苦,王海涛却说:“南京市委向共产党员发出到一线报到的倡议,虽然我只是预备党员,但也应该像一名正式党员一样,去一线冲锋陷阵,我觉得这是我的职责,是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