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鼓楼区 > 经验交流
“精准、精细、精致” 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近年来,鼓楼区紧紧围绕 “首善之区,幸福鼓楼”建设目标,坚持创新引领,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以点带面、多点发力,做细做精网格管理,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源动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和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小支部”管理“大家庭”

以挹江门街道为例,丁山社区常住居民301510537人,老旧小区多,管理问题突出。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结合实际情况,丁山社区党委将辖区划分成9个综合网格和4个专属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2名兼职网格员,每座楼栋推选出1名楼栋长作为微网格联络员,下设253名单元长,平均每名单元长服务管理10-14户居民,完善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红色楼栋长(微网格联络员)—楼栋单元长”的组织架构。依托居家养老点共建、与物业及业委会联建、利用闲置杂物屋改建等,在辖区内设立微网格党群服务站,以网格党支部“吹哨”反映居民所求,党员“报到”积极响应号召的方式,促使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工作落实落细,带动居民群众主动“管理好小家、治理好大家”,推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二、“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为进一步激发微网格联络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街道创新服务激励回馈机制。挹江门街道丁山社区推行“红色网格+积分管理”:完善学习教育类、文化宣传类、环境维护类、矛盾调解类、困难帮扶类、公益服务类、突出贡献类等七大项组成的党员、群众骨干积分服务内容,通过积分考核的方式,鼓励和发动其勇于承担网格单元内社情民意收集、矛盾排查化解等职能,确保关键时刻带好头,关键岗位把好关,关键问题能解决。宝塔桥街道推行“邻里帮”功分云社区治理模式:即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功分”为抓手,通过将党员、干部、网格员等多个主体,街道党群、人大、政协等多个部门全部纳入功分治理体系,建立“志愿功分制度”,引入共享经济理念,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邻里帮”云治理平台,量化衡量居民参与社区自治、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成效和多元主体间交换、共享资源价值的产品,变“输血式”为“造血式”社区管理模式,推动社区服务精细化、社区参与便捷化、社区资源利用集约化以及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数字化,显著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小网格”筑牢“大平安”

鼓楼区为解决老旧无物管小区进出通道多,人员管理难;基础设施陈旧,治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全面推动老旧小区向“智能化封闭、自主化管理、精细化治理、体系化运作”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转变,目前,505个无物管小区实现了管理全覆盖。中央门街道大力推广“家人治家”的自治理念,将军庙38号小区率先成立了“红色管委会”,在小区居民的家门口搭建起一个矛盾调解、平安共建、环境治理、邻里互助的新平台,并注重发挥“红色楼栋长(微网格联络员)”作用,发动居民群众参与,夯实小区自治根基。江东街道以“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为目标,推行社区居民“点单”、五级联动“接单”、社区党委“督单”的常态长效机制,做到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挹江门街道丁山社区激活志愿力量,招募208名平安志愿者,按片区组建治安巡逻队,由社区民警统一协调,白天以网格为单位开展治安巡逻、隐患排查、纠纷调解等,夜晚则由社区保安和联防队员进行巡防,定岗定责,以专带群,专群结合,实现社区防范力量和巡防时间的无缝对接,筑牢小区平安防线。



四、“小模式”服务“大民生”

主城区往往因地域面积受限、老旧小区众多而带来基层治理难题,但在凤凰街道,凤凰“理”事会按需召集相关部门、法官、民警、律师、党员代表、微网格联络员、以及物业、居民代表等搭建援法议事特色平台,让一系列的问题迎刃而解。金信花园49号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工作因低层住户强烈反对多次陷入僵局,凤凰“理”事会介入,坚持“援法说理式”的和谐调解,多年不解的“老大难”问题终见曙光;街道和地铁9号线建设施工方中铁十二局连续收到几十条12345投诉工单,噪音污染、房屋安全、出行受影响……居民们提出了许多顾虑,凤凰“理”事会牵头打造了工地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号通途六方联络站”,这一举措不仅钝化了施工方与居民之间的矛盾,还推动了问题的快速解决。一直以来,凤凰街道坚持以多方座谈会、意见征求会、纠纷调解会等方式“讲道理、说法理、明事理”,打通单位职责壁垒,优化部门协同联动,横向抓管理,纵向抓服务,为居民群众理乱事、解难事、办实事,不仅赢得了金杯银杯,更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鼓楼区将继续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以打造具有鼓楼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为目标,不断推进网格实战效能更好,网格治理根基更牢、网格贴心服务更细。